闲聊-互联网黑话

原创 thatway 那路谈OS与SoC嵌入式软件 2023-07-29 20:07

**黑话的定义**  

:是在
中国封建社会
时期,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特别是秘密社会,自出于各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可以理解为
绿林人干坏事
用的吧。

互联网黑话**能干啥**  

装b
,特别能装b,非常能装b。只有装b才能牛逼
,才能形成门槛!比如
能说英文别说中文,能用英文缩写就别用全称
,就是让你看不懂,不懂来问我啊,我知道,哈哈,一副十足的小人得志样子。但是
自古套路得人心
,营销基本就靠这了,不玩玩名词
,搞点新鲜玩意,炒炒新概念
,用户怎么买单,想想你去饭店菜单上的菜名:
越便宜的越土,越贵的名字花样才多,看起来就赏心悦目,想入非非

互联网黑话就像“**皇帝的新衣**  

”,看似高大上
,但是却假大空
的语言艺术,用不好就是不说人话
,像八股文一样,反而降低沟通效率。但是其还很让人上瘾,被带节奏,在互联网行业混,不会说几句互联网黑话装装b,真是还不好说自己是互联网人。

1. 证明你是互联网人

如果要用一句话/一个词来证明,你是互联网人,那么,你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
赋能?闭环?迭代?对齐? 链路? 抓手?

“你说这话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顶层设计在哪?最终交付价值是什么?过程的抓手在哪里?如何保证结果的闭环?

先秀来一段,搞个**装****b King**:  

UGC,转化,打法,闭环,生态,发力,导流,格局, 长尾,垂直,落地,干货,阈值,优化, 迭代,敏捷,评估,高优,体验,布局, 创新,痛点,价值,流量,数据,玩法, 体系,跟进,反哺,回顾,沉淀,一砥商业模式,插个需求,降维打法、头部、腰部、沉浸、生态、渠道下沉、头部、腰部、裂变、导流、测试、迭代、分发、逻辑、撬动、盘活、整合、操盘。

例如,要表述“链条和路径”,但“链条”感觉听起来太low了,不够高大上,你要说「链路」。

“在网上卖”,看起来不够专业,你要说「抓住流量风口,布局线上新零售」。

“到处投广告”,你要说「全链路深度营销,矩阵式打法」。

在互联网大厂,大家开口闭口就是,  

用户感知,链路,闭环,底层逻辑,顶层思考......
在周报PPT里使用一些高级词汇,例如,
“用组合拳赋能用户”,“打通生态闭环”......
是不是立马显得高大上了?
阿里最爱用互联网黑话,这似乎成了业内的共识。例如,素有“阿里味”的日报、周报、月报,就是互联网黑话的“聚集地”。
百度有
“闭环
”加身;快手有“
双周”,“双月”
护体;
腾讯的
“COE”、“HRBP”、“SDC”
,让行外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一个互联网大厂员工在与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争论业务内容时,因**听不懂对方使用的「黑话」**  

,无效沟通便产生了--最终项目的推进为 0 。

再例如,北京后厂村  

的两
位程序员在坐地铁时的对话:
「好惨,我今天早上挤地铁没有找到抓手

「那你应该把手举高高啊,上
面有闭环

曾有一位叫呼兰的脱口秀演员,调侃过互联网行业的黑话文化,  

“现在给嘉宾写稿,那不叫写稿,叫赋能;段子讲出来不好笑,那不叫不好笑,叫延迟满足;门卫大爷掉头发,那叫掉头发吗?那叫去中心化。”

名字被改头换面了千万遍,但实质并没有改变。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为了彰显你一直站在互联网的前列,你还必须得“故弄玄虚”一番,让别人有种“
不明觉厉
”之感。

2. 行业内卷,不会说黑话被抛弃

互联网大厂黑话的产生是**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和**务虚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行业的内卷**是这些主义和精神得以滋生的温床,同时也是互联网大厂黑话迅速蔓延到全社会的温床。  

首先说“**圈层**”,  

黑话和圈层是天然的关系。
虽然浅显易懂的大白话,确实利于所有人的沟通,但未必见得“适合”同行交流。与同行交流,不弄懂几个互联网术语,不说说圈子里的黑话,你真还不好意思在这行混下去。尽管外行人未必能理解,但在团队之间聊天时,无可否认,有些圈子里的黑话确实好用

互联网黑话形成的是“圈层”的高墙,只有你拥有了你们圈子的“通关密码”时,你才能进入这个圈子,才能被认为是“自己人”。


互联网黑话不仅成为互联网的边界,也在成为互联网的高墙。墙外的人听不懂墙内的人在说什么,而墙内的人还不自知。
”当讲究效率的互联网大厂,
「过度」「泛滥」
地使用抽象的语言,玩弄「互联网八股」时,沟通成本加大,效率必然会大大地降低。

3. 存在即合理

在**学术界**有一个名词“**专业术语**”,术语又称技术名词、科学术语、科技术语或技术术语,是在特定专业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一个术语表示一个概念。这不就是黑话嘛!  

专业术语  

内对行很友好,对外行很难理解,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专业术语变成内行,只有内行才对这个行业有更大的贡献啊。好处就是内行间的沟通效率极高,几个词语就能心领神会,
特别越高级的人,说的越少还能表达的很多,这跟佛经的效果一样啊,内功心法。

语言演进的角度讲
,语言是流动的、不断进化的,并非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不断根据时代变化,吸收新的语言养分,一种语言才能保有生命力
英语的演化是不断的造词,形成新的术语,这对科学技术发展很有利,就像不断的把术语平民化。但是汉语就那些字,基本的表达也很全面了,当然也需要新的词语来表述某个意思,例如成语。但是要适度,弄不好就翻车。或者各位大佬们,直接用英文飙黑话那不是更牛b!

4. 对内说人话,对外必须装b

在工作中,**表现自己非常重要**  

,干了很多活或者很有能力不会表现就不行。怎么表现?
必须装b啊,自古套路得人心
,掌握好度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汇报、写文档都要凸显专业性,该用的黑话还是多用用,至少你能学会这么多黑话,你智商高啊。但是对内还是用中文大白话好些,或者黑话后面加括号解释下。

对于互联网黑话,我感觉还是要吸收一些,了解经典的思维逻辑,也可以提高效率啊,但是  

故弄玄虚,故意装b凡尔赛,故意官僚排外,故意忽悠,故意炒作概念,故意让人听不懂的
,就该挨骂了。总结如下:

  • 真正的营销新词,学习背后的理论并试着理解;

  • 互联网特色词
    ,沟通直接并不会有歧义,用起来;

  • 硬凹或者胡乱拼接
    的词,慎用。

后记:

以前工作一直没在互联网相关的公司,近一两年跟互联网文化有点沾边,一直在思考**企业文化的差异**有那些,发现互联网的企业文化跟传统公司差异巨大,  

如果传统公司是一支铁军
,那互联网就是饿狼敢死队,各有各的生存空间,业务场景不一样导致的。互联网要的是速度和高智商强攻抢传统行业的市场,只关心结果,过程毫无章法规则,这样可理解为啥互联网公司基本都在北上广,因为既有智商又有野心的人,只有这些大城市才有很多。举两个典型互联网公司文化差异的例子:传统软件公司是领导告诉你要干什么,
互联网是需要你告诉领导你要干什么
,互联网领导不会把一个方向交给一个人,很多人一起各自独立干,谁干的好用谁的,干活的人自己想你怎么干;另外一个就是讲故事,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包装的,要用新词,因为对手就是传统行业,先搞晕你。

互联网公司文化的**顶层逻辑**就像**互联网创始人拿PPT去找投资人讲故事**,投资人评估大家的项目和能力,这就是一个精髓,互联网公司文化建立的起始点,互联网公司内部的运行也是这个逻辑。从软件技术上说并不需要太多,目标只是替代传统行业,说黑话就是:  

给传统行业赋能
,所以不能从干活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公司的文化。互联网能挣钱说到底还是融资,股票,但是这行业用雷军的话说:太疯狂了,太TM能挣钱了,有兴趣可以看下雷军演讲《
熬过绝望低谷,你便无人能敌
》:

https://www.sohu.com/a/576060273_358836

啥都懂一点
啥都不精通

干啥都能干
干啥啥不是

专业入门劝退
堪称程序员杂家
”。

后续会继续更新,  

纯干货
分析,无广告,不打赏,欢迎
转载
,欢迎
评论交流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